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岂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岂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扩充兵力。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要求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奉事对象。为了对北齐用兵,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幕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到所有均田农民,且“改军士为侍官”,“侍官”犹皇帝侍卫,明确了府兵的“禁旅”“宿卫”性质,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率”的现象,当兵之民既有“侍官”的荣誉,又逃避了国家赋役,出现了均田农民踊跃当兵的局面。武帝大力整顿府兵军纪,用法严整,又经常体察军情,慰勉将帅,笼络军心。周武帝在释免奴碑、杂户的同时,为避免激化统治集团矛盾,又把部分奴碑赏赐给有功的将领和勋贵。建德二年(573年)武帝集群臣、沙门、道士,“辩释三教先后”,结果得出“儒教为先,道教次之,佛教为后”的结论,建德三年五月,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

——摘编自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略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周武帝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

 

 

(1)内容: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府兵制,扩大府兵范围,提高府兵社会地位;抑制佛教;释免奴婢 背景:宗室诸王与将领权大,削弱中央集权;分裂割据,战争频繁;佛教与政府争夺经济利益;诛杀权臣,掌握实权;周武帝雄心壮志(灭北齐,统一南北) (2)增强了北周的实力,为灭北齐、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抑制佛教、释免奴婢,补充了农业劳动力;增加了政府赋税,促进了经济发展;为隋唐时期兵制改革奠定基础;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为之后的政权更替埋下伏笔 【解析】 本题考查北周武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难度一般。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要求只能以天子一人作为专心奉事对象。”可以得出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对北齐用兵,在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募兵范围,将征兵对象推及到所有均田农民……当兵之民既有‘侍官’的荣誉,又逃避了国家赋役,出现了均田农民踊跃当兵的局面。”可以得出改革府兵制,扩大府兵范围,提高府兵社会地位;从材料“周武帝在释免奴碑、杂户的同时……”可以得出释免奴婢;从材料“武帝‘初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建德六年平北齐,武帝又令断齐境佛法。”可以得出抑制佛教。对于周武帝改革的背景,从材料“公元572年,北周武帝宇文岂亲政,志在平北齐,定江南,统一全国”可以知道周武帝雄心壮志,灭北齐,统一南北;从材料“一面削夺宗室诸王及勋贵大将的权势,一面要求宗室诸王及将帅的故旧部属不得尽忠于故主”可以得出宗室诸王与将领权大,削弱中央集权;从材料“改变了原先府兵将领‘自相督率’的现象”可以得出分裂割据,战争频繁;从材料“武帝……并令还民”可以得出佛教与政府争夺经济利益;结合所学可知诛杀权臣,掌握实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武帝改革的影响,可以按照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从积极、消极两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英格兰和苏格兰旅行记》一书中对1859年的利物浦有过这样的描述:“穿过一条条狭窄而泥泞的街道,在这些地方英国贫贱的一面展现出来它的丑恶百态。……劳动力价贱,多少工人被关在散发恶臭的房间里,每天工作十五小时,没有罩衫,没有衬裙,甚至没有衬衣,就裹在一床破被单里!……可到了港口,它就显出大都市的样子……有一些美国快速帆船,体积庞大……世界各国的国旗飘扬在轻雾中,用它们那鲜艳夺目的色彩打破天空一色的灰暗。码头上的斜坡上,小山似的包裹中露出咖啡、糖和棉花;还有堆堆洋苏木即桃花心木,所有这些殖民地的产品,使空气中弥漫着种种奇特的味道……适于各类用途的稀奇古怪的机器,如吊车、起重机等,所有的机械动物都在不同地工作……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描述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环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末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歧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オ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问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二战后初期,在柏林市中心的分界地带,出现了70多家边界线电影院,这里播放的都是美苏双方精心拍摄的电影。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银幕上美苏的文化交流

B. 东西柏林间的文化共建

C. 冷战下特殊的文化战争

D. 传媒领域中的文化认同

 

查看答案

1905年,纽约州限定面包工人最高工时的法律被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无效,理由是该法破坏了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契约自由”。该判决结果在30年代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最终被联邦最高法院在1937年的新判例中推翻。这反映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A. 对立法机构的制衡逐渐减弱

B. 对宪法的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C. 逐渐代表底层劳动者的利益

D. 对案件的审判取决于民意要求

 

查看答案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使得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B. 英国城市化程度遥遥领先各国

C. 工业化进程推动政府职能完善

D. 民生的改善依赖科学技术进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