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 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930年初,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满怀激情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当时的中国革命正处于
A.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
B. 全民族抗战时期
C. 即将取得最后胜利时期
D. 探索革命道路的关键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 武昌起义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湘赣边秋收起义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这种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做出这一决议的会议最有可能是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洛川会议
“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每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这说明
A. 老百姓文化水平低
B.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C. 中国平民力量弱小
D. 革命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
1911年12月,孙中山说:“谓袁世凯不可信,诚然,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余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以为恶,而其基础己远不如(清政府),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这说明孙中山
A. 追求和平建国之路
B. 被袁世凯表象迷惑
C. 圆满完成革命任务
D. 革命策略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