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九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后颁布“一条鞭法”。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然后把夏秋两税和杂税也合编为一条,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因此叫一条鞭。“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的名目和征收手续,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一条鞭法”上承“两税法”,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开启了租税制和货币征收制的赋税时代。

——蔡昌《元明清时期赋役》

材料二  咸丰以前,清政府税收来源主要是田赋、盐课、关税三项。其中来自于农业的田赋收入所占比重为70%—80%,而来自于工商的盐、关两税仅占30%—20%。咸丰以后,特别到了光绪年间,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即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

晚清财政税收结构对比表

——邓绍辉《晚晴赋税结构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赋税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内容:赋役合并(简化了赋税征收手续);以银代役(官府用取代力役的丁银雇人服役);赋役征很;官府统一直接征收。 作用:客观上起到了均平赋役的作用;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障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清初“摊丁入亩”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変化:税收总量迅速增长;农业税比重下降,工商类税比重上升(税收主体由农业税转向工商税)。 原因: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西方入侵,清政府被迫对外开放;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允许各省自辟财源;战争赔款增加税源的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一条鞭法”和晚清赋税的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材料中的“具体政策是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办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无论粮税、差役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官府雇人充当”“取消里甲征收的环节,统一由官府收解”等信息分析得出“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赋役合并、以银代役、赋役征很和官府统一直接征收。其在赋税制度演变中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从此劳役从赋税领域消失”“同时又扩大了赋税负担面……从此,历代平行征收的赋役,趋于合一”“下启清代‘地丁合一制’”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 (2)晚清赋税的变化可以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田赋收入比重大为下降,即由1849年的77%逐渐下降到1911年的27%,而其他三项收入,即盐课、关税、厘金,因都来源于工商领域可合并计算,由1849年的23%逐渐上升到1911年的73%”等信息分析得出。其原因应当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清政府政策的变化和战争赔款的需要等方面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篇文章评价欧洲某一转型时期“是各个阶级在不抛弃基督教宗教情感的前提下寻找自己理想社会模式的时代”。符合这一时代特点的是

A. 文艺复兴中的艺术作品多以宗教为题材表达人文主义

B. 宗教改革中改革者们纷纷支持先定论以发展资本主义

C. 启蒙运动中科学家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以宣传理性主义

D. 资产阶级革命中人们抨击君权神授理论宣传民主共和

 

查看答案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离婚由一方提出,但不是由于对方的过失而是另有正当原因,.-…对当事人双方都不加制裁;……一方主张离婚却无任何正当理由,以致无过失的一方遭受损失,虽准许其离婚,但对主张离婚的一方给予制裁。这体现了罗马法

A. 反对婚姻自由

B. 保护弱势群体

C. 维持公序良俗

D. 引导公正理性

 

查看答案

2016年6月,英国卡梅伦政府发起“脱欧”公投;2018年3月,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这些事件反映出

A. 经济全球化不利于发达国家

B.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C. 发达国家出现反全球化现象

D.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查看答案

美国的“和平队”成立于1961年,其主要使命就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教师、医生、护士、各种技术人员等人力资源,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发展,美国成立“和平队”的主要目的是

A. 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同苏联争取中间地带

C. 促进第三世界社会进步

D.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查看答案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把大量的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到1961年为止改组了18441个,同时不断扩大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经营规模,全苏农场平均农户从1953年的352户增加到1965年663户,同期农庄的农户从平均220户增加到420户,回地从4211公顷扩大到6100公顷。这一时期苏联的农业改革

A. 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