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 专制制度的动摇
B. 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 分封制动摇
D. 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 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
B. 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
C. 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
D. 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出身南朝世族,曾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据说得到东阳道士传授经法,修道之名闻于朝野.梁武帝即位后,多次请他出山,他谢绝不出,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陶弘景一方面继承老庄思想和葛洪的方术理论,一方面顺应南方道教发展的趋势,把道教的理论与儒家以及佛教的思想进一步融合起来,主张三教合一。他自称梦中得佛授记,名为“胜力菩萨”,为此专门去郎县(今宁波)阿育王塔受佛戒。同时,陶弘景也是学者,医学家,对历算、地理、医药都很有研究,曾经整理《神农本草》,对后来本草学发展颇有影响.他的著作甚多,除了医学、养生、炼丹术以外,还包括家经典的注释、天文历算、地理方图等,只是大多没有流传下来。
(1)根据材料,概括陶弘景治学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陶弘景。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反法西斯战争结来70年来,中美关系大致经历四次转型,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变迁轨迹与两国自身发展进程。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第三次是从东欧剧交、苏联解体到美对华政策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脱的,中美关系从准盟友转向非敌非友,合作与竞争并存;第四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北京奥运会后,中美关系步入迄今最全面深刻、又最复杂微炒的转型期,中美高层冷静、坚定、沉着地增信释疑,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在努力实现中美关系向更高层次转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转型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转型的历史影响。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共和国时期,古罗马实行的军事制度是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即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由拥有一定财产的公民担任,并根据等级和财产决定其所属兵种,公民兵不但没有薪饷,而且要自行筹备行军作战的一切装备和给养。这使得兵役成为出任下级军官和士兵的下层公民即小生产者的沉重负担。另一方面,由于连年战争,作为罗马兵源主体的小生产者大批死于战火,或因长期征战,无暇顾及生产而大量破产,公民兵制的基础遭到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公民兵服役期短,训练和经验往往不够充分,加之贵族把持的高级军官的严重腐败,致使罗马在对外战争中接连失利。
在这种形势下,盖乌斯·马略出任公元前107年的执政官,上任后立即开始了军事改革,史称马略军事改革。首先,马略废除了名存实亡的公民兵制,推行募兵制,取消兵役的等级财产限制和青年兵、中年兵、后备兵的编制划分,设置了新的军团——大队——百人队三级编制,将所有的重装步兵统一为军团士兵,由符合条件的公民自感担任,由国家统一提供装备、给养、薪酬,服役期16年,退役校后可在被服地区获得一块土地。重装步兵以外的弓箭手、抛石手、骑兵等,却由不具有罗马公民权的拉丁同盟者提供,称为辅助部队。
经过马略的改革,罗马军国的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形成具有高度荣誉感的职业化军队,推动罗马共和国进入全面扩张的新时期。但是,由于军团士兵随统帅常年在外,使得军队的效忠对象由共和国与元老院转变为军团统帅,给凯撒、屋大维等拥兵自重的“巨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根据材料,分析马略军事改革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马略军事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和美国的领导人一致认为,未来的发展将有赖于一种“混合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私人企业和公共行动要联合起来,确保普遍的和均衡的繁荣。这种“混合制度”规定,民主政府要管制企业,以避免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极端形式的劳动剥削和无止境的利润追求。而一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心满意足的和稳定的劳动力队伍将会增加利润以保证有充足的资金可以调用。慷慨大方的社会开支将会提升经济增长。政府在教育、医疗保健、公共交通、住房、养老金和家庭资助等方面的开支将会扩大市场需求,増加公司利润。
——〔美〕艾丽斯・凯斯勒・哈里斯《超越社会契约:西欧和美国福利国家的重构》
材料二 里根政府经济改革年鉴(节录)
——朱太辉《美国里根政府改革的策略和战略值得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混合制度”的内涵并分析其目的。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里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