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反映了太平天国
A. 顺江东下,进军南京
B. 北伐
C. 东征,破江北大营
D. 西征
南京文阁殿有“太平世界,男女同权应科举;天国春秋,军民协力斩顽妖”的门联。其中的“顽妖”主要指
A. 外国侵略者
B. 清朝统治者
C. 民族资本家
D. 西方传教士
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广西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A.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的逐步破产
C. 两广地区严重的自然灾害不断
D. 洪秀全等大力宣传反清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是“法治”理论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是战国法家思想的主流和代表。商鞅否认道德教育作用,主张“明法重刑”,用国家的法律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有一次,秦王太子犯了法。当时,王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不能动刑。商鞍便拿王太一子的师傅公子虔和老师公孙贾开刀,把他们处了刑。一个割掉鼻子,一个脸上刺了字。虽然,王太子犯法以“君嗣”而免刑,“刑不上大夫”这条原则并没有彻底冲破,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商鞍能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儒家要求以“礼”作为指导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原则,认为法律仅仅是确立和维护“君臣父子”道德准则的辅助手段,主张“教化”,重视道德感化作用。重视统治者个人尤其是最高统治者在治理国家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提倡“圣贤”治国,主张将立法权、司法权集中于“英明”的君主手中。
——摘编李用兵《中国古代法制史话》、曾宪义《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和秦朝是法家学派最活跃的时期,而法家理论得到完整的实践,也主要是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及稍后建立的秦朝。秦朝法制特色是极为鲜明的,法治观念极深,法律制度也很严密。西汉初期的法律制度主要是“汉承秦制”,但汉初统治者受黄老学派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黄老学派在思想上兼综道家与法家学说,主张治国应德刑并用,但须以德为主,先德后刑,刑罚要轻缓,法令要省减。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关于治国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秦朝和汉初法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上述材料反映了学界对晚清以来中国思想现代化演变进程的认识,请围绕“思想现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 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近代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