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在1937年9月的《反对自由主义》文章中,指出自由主义源自“小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性”,强调在“革命队伍中不应该保留它的地位”,这反映出
A. 自由主义不符合国情
B. 民族危机压缩自由主义空间
C. 日本全面侵华促成国共合作
D. 中共主张反对自由民主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重视群众的力量
B. 逐步完成中国化
C. 开始关注中国国情
D. 正在指导中国工人运动
孙中山指出,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这说明其主张
A. 调整国民革命策略
B. 致力中国民生建设
C. 一般平民共享民权
D. 开始实践三民主义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第二十三章部分标题:一、“天下”的破灭,华夏中心的“天下观”,中国不“中”,体制屈从近代国际体系,“礼仪”屈从近代国际体系。这说明晚清时期国家观念的变化有利于
A. 接受与世界各国平等的观念
B. 消除民族危机
C. 深化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D. 巩固朝贡体制
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积极主张“保教”,立儒学为国教;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公开反对保教,认为其最大危害是“束缚国民思想”。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性质变化
B. 思想西化
C. 重视思想自由
D. 儒学落伍
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正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A. 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 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 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 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