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戏曲中,昆曲被称为雅乐正声,明万历年间更是被视为“官腔”。随着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的形成终结了长期以来的“花雅之争”,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衰落了下去。清中叶以后昆曲没落的根源是
A. 社会等级观念的弱化
B. 统治阶层旨趣的变化
C. 民众文化水平的下降
D. 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
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A.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明中后期的思想家李贽认为:“圣人亦人耳,既不能高飞远举,弃人间世,则自不能不衣不食,绝粒衣草而自逃荒野也。故虽圣人不能无势利之心。”此思想主张
A. 发展了程朱理学的“格物”主张
B. 是对王守仁“心学”的批判
C. 反映了工商业发展中人性的觉醒
D. 深刻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A.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B.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C.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D.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西汉著作《五行五事》中说,如果君王不知礼节,树木就长不直,并且夏天常有暴风;如果君王言不守信,反复无常,秋天霹雳天气就特别多;如果君王不听劝谏,刚愎自用,春夏季节将暴雨成灾。这些思想
A. 阐述了天人互渗的关系
B. 有利于规范君主的行为
C. 完善了儒学的思想体系
D. 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