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不久,胡适在学术上拉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号,开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目录》;1923年梁启超写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继胡、梁后还有别人提出的国学目录,由此,形成了一股开列国学目录的旋风。这反映了
A. 知识阶层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B. 知识阶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 新文化运动后期改变了性质和方向
D. 知识阶层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生程俊英曾说:“《新青年》等刊物,成为我级必不可少的读物。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辞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由此可知,作者意在强调《新青年》
A. 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格
B. 激励广大民众挑战封建文化
C. 有利于唤醒青年接受新文学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1912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国家社会主义……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据此推断孙中山
A. 发展了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思想
B. 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以改造中国
D. 认为铁路交通为国家富强的根本
下表搜集了重要的资产阶级文献首次完整出现在中国的概况。它表明
A.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首次传入中国
B. 中国人已关注到西方制度背后的理念
C. 清政府开始实践“师夷长技”的主张
D. 西方民主科学观念通过报刊深入人心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 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 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 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