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 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 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 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 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下面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分额(%)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B. 德国发展速度最快,与英国抢占世界市场
C. 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步转移到欧洲
D. 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这表明
A. 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
B. 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
C. 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D. 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
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传统科举落第文士,大多做教书先生或回家种地。到了明朝又多新的出路,比如可以给官员做师爷,给商人做参谋,甚至还可以去戏班子写戏。据此可知明代
A. 科举制度趋于衰落
B. 戏曲备受士人推崇
C. 城市经济发展繁荣
D. 社会等级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