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民众心理随之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有权对国家的事情发表自己的意见,社会舆论空前活跃。这主要是因为辛亥革命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C. 推翻了封建专制的统治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下表为中国主要进口货占进口总值的百分比(1870—1910年)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年份 | 总值(1000海关两) | 鸦片 | 棉纱 | 谷物面粉 | 糖 | 烟草 | 煤 | 煤油 | 机器 | 铁路材料车辆 | 其他 |
1870 | 63693 | 43.0 | 3.0 | 0.04 | 0.1 | —— | 0.09 | —— | —— | —— | 53.77 |
1880 | 79293 | 39.3 | 4.6 | 0.1 | 0.4 | —— | 1.2 | —— | —— | —— | 54.4 |
1890 | 127093 | 19.5 | 15.3 | 9.6 | 0.9 | —— | 1.6 | 3.2 | 0.3 | —— | 49.6 |
1900 | 211070 | 14.8 | 14.3 | 7.0 | 3.0 | 0.5 | 3.1 | 6.6 | 0.7 | —— | 50 |
1910 | 562965 | 12.0 | 13.6 | 7.7 | 4.8 | 2.0 | 1.8 | 4.7 | 1.5 | 3.8 | 48.1 |
A. 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引进
D. 外贸格局被国际环境所左右
晚年的严复对天演论有所反思:“万物流变、演进,自由、平等、博爱,就像庄子说的‘仁义”“只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准确的是
A. 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B. 运用西方进化论批判传统文化
C. 更加客观评价社会进化学说
D. 进一步宣扬西方社会进化思想
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反映出当时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B. 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
C. 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
D. 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
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
C.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
D. 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题文)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
B. 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
C. 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
D. 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