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士大夫试图以“我欲仁,斯仁至矣”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当国家危难时,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500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儒学成为了官方学说
B. 民主意识的萌发
C. 三教融合的趋势显现
D. 理学思想的影响
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A.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 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 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学者许倬云认为,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有歌颂“三代”的观念。其怀古之情,美化了西周开国时文、武、周公呈现的普世意识及道德观念,遂将三代认作一贯的统绪,代表美好的过去。对此合理的理解是孔子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中
C. 是为了说明西周代商的合法性
D. 影射了春秋时时势不宁的现实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A. 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 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使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董仲舒曾就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建议汉武帝“限民名田(名田,占田也……)以赡不足,塞并兼之路,然后可善治也”。这说明董仲舒
A. 以百姓利益为出发点来出谋划策
B. 认为商鞅变法导致土地兼并
C. 基于儒家民本思想反思商鞅变法
D. 否定了帝王之制和商鞅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由君上大权和附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其内容涵盖了宪政制度的基本要求。第一条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第三条规定“法律在皇帝批准颁布前应经议院决议。”第五条规定规定“任官权虽议院不得干预,但由大臣辅弼之。”……附录中首先规定了臣民的宪法权利,“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等事,均准其自由”“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摘编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正是《钦定宪法大纲》和《明治宪法》制定时中日在政治、经济、外交环境等具体因素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根本不具备日本明治维新时所具有的“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权威,再加上当时满清政府内部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团结有效的领导核心、中央和地方之间也是离心离德、一塌糊涂的外交窘境。《钦定宪法大纲》虽师法日本《明治宪法》,但结局却迥然有别。
——摘编自宋宇文《相似宪法文本的不同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晴政府师法日本结局却迥然有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