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A. 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B. 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 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中体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得到不断地充实发展。甲午战后,各方人士包括梁启超、陈宝箴、盛宣怀等人,都突破了洋务派对“中体西用”的解释。其“突破”主要体现在
A. 转向对西方制度的学习
B. 宣传西方学说开启民智
C. 促使政府开始走向改革
D. 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
洋务运动初期,军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调拨各省。19世纪80年代后,沿海各省中哪一省需配备兵船就由该省筹款。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等企业,如果所产某种武器的售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过多,就会停止生产。这说明洋务运动期间的军事工业
A. 使沿海军事力量布局平衡
B. 无法完全规避价值规律制约
C. 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
D. 逐渐由官办向官督商办转变
浙江、江西和苏松地区是明朝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基于此,明政府规定户部官员不得任用上述地区之人。这反映了当时
A. 选官任官注重地域间的均衡
B. 限制地方官与宗族势力勾结
C. 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官员升迁
D. 防范官员舞弊实行职务回避
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需求
C. 尚理风气的影响
D. 空谈义理的浸染
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A.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 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 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