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
A. 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
B. 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C. 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
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盖章,就不成诏书;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 唐宋相权与皇权制约平衡
B. 明代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
C. 清代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
D. 皇权呈现不断加强趋势
从官职人员的选拔机制看,血缘政治逐渐被破解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进程。下列项中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①秦国的军功爵制
②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的科举制
④梭伦的财产等级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
——摘自吕一民:《法国通史》
材料二凡是需要的地方,都可以产生蒸汽机动力。这种机动性是机器时代最具特征的优点,使得许多没有丰富水力资源的国家有可能实现工业化。此外,蒸汽机已经证明能够比早先的原动力产生多得多的动力,因此迟早能把能量输出提高到非常高的水平。……到1800年,由蒸汽机驱动的密集的机器已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特征。
——摘自查尔斯∙辛格等主编、辛元欧主译《技术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说明作者持此观点的理由。试选择18世纪两位法国思想家并各列举他们的代表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使用蒸汽动力的优点,并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简述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社会的重大变化。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就是推陈出新、除旧布新,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的道路总是坎坷曲折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元至北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人教网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仅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避空荒……卖者坐如律。”
——《魏书》
材料三宋仁宗(1049~105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增加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仁宗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历史风云网
材料四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漫画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材料三反映了当时北宋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四,简要指出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美化殖民扩张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