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希望将欧共体由一个经贸集团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政治实体。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历史必修一》(人民版2000年)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和恐怖主义等诸多新问题,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作,以便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尤其是近一年来,美国陷入了经济危机,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加之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美国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列举欧洲走向联合过程的重大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特征。

(3)有人依据材料三的现象判断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怎样认识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1)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力量增强)和美苏自身力量削弱。 (2)史实: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诞生;1967年,欧共体成立;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签订,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只要答对其中三点即可)。特征:由经济实体(经贸集团)发展到经济、政治实体。 (3)观点一:同意。当今世界呈现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明显;当今美国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如材料三中列举的经济衰退、陷入伊拉克战争泥潭、恐怖主义的威胁等。 观点二:不同意。虽然美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十分强大,无人能比。 【解析】 (1)依据所学20世纪60-7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崛起从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的振兴以及美苏自身力量削弱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1951年、1967年、1992年以及1993年欧洲走向联合具体事例回答。第二小问特征依据欧盟性质可知由经济实体发展到经济、政治实体。 (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同意材料观点可以依据当今世界呈现多个力量中心,多极化趋势明显以及当今美国面临很多严重问题回答。如果不同意材料观点可以结合所学从虽然美国面临着诸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实力依然十分强大,无人能比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9年陈毅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主持四位“老帅务虚会”,全面深入地研究国际形势。他们提出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报告,全面分析了国际形势及美、苏在全球争霸的态势和重点。报告认为,珍宝岛事件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对方马上就要开始向中国大举进攻,原因是对方没有准备好,而且美苏目前最迫切最突出的是要安定欧洲,巩固欧洲,控制欧洲,它们争夺的重点仍然是在欧洲。珍宝岛事件并未改变这一基本战略格局,针对中国的战争目前还不会轻易发生。

——摘编自《试析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重大军事实践及思想》《军事历史》2008年第1期

材料二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很长时间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及中国外交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1787年宪法的目标不是要建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政府体制,也不是要建立一个由精英来进行统治的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

——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三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治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的政治体制在“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表现。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A. 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B. 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

C. 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D. 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查看答案

在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发起国以不结盟、保持中立、维护和平为原则。但1970年第三次首脑会议上,明确指出“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2003年第十三次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议。这体现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实现世界政治多极化

B. 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 以结束“冷战”为最终目标

 

查看答案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有新突破。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A. 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 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

C. 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

D. 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