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规定,御史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元世祖明确规定“凡有官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明太祖甚至亲创了“剥皮实草”的酷刑惩治犯脏满六十两以上的官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惩治贪污腐败,调和社会矛盾
B. 树立君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
C. 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D. 加强政府监督,维护统治秩序
“隋朝统一以后……把州、郡并做一级。唐朝也沿其制,而于其上再设一个道的区域。一道之中,是没有长官的。中宗复位的这一年,分天下为十道,每道各设巡察使。”由此可见,唐代的道
A. 是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
B. 是中央为控制地方而设立的监察区
C. 其设立标志着地方行政转变为三级制
D. 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写道,“御史张现兄弟八人,其七人告皆进士(科)出身,一人制科据第,亲故集会,兄弟连榻,令制科者别坐.谓之杂色以为笑乐。”材料可以论证
A. 进土科在科举中地位尊贵
B. 制科考中者穿着异于他人
C. 唐代的科举考试尚不完善
D. 科举考试具有形式化特征
唐太宗时期往往给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一类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也算宰相。后来,逐渐固定为带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头衔的始为真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这主要说明当时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行政体制尚未成熟
C. 以小驭大加强君权
D. 注重发挥臣下才智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 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 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C. 肯定了秦朝郡县制的作用
D. 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
“南人北官,北人南官”是明初任官的基本原则,这表明
A. 政府在任命官员时重视文化差异互补
B.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至明朝基本成熟
C. 明朝地方势力与官员勾结现象普遍
D. 宗法关系对当时社会仍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