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
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叁(三分)其国而伍其鄙(城乡地区)”,“士就闲燕(士居住在清净优越的地方)工就官府(官府管理手工业)商就市井、农就田野。”这反映出齐国
A. 已跃居为当时的政治霸主
B. 探索新型的社会管理形式
C. 重农抑商政策已基本成型
D. 小农经济已成为社会主导
有学者说,分封制不仅使周天子,而且使诸侯卿大夫都成了君主;使周天子之下的各级受封贵族领主具有了一种亦臣亦君的双重政治性格,各级受封的领主在自己封地里的绝对权威甚至超过了分封他的上一级领主。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 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
B. 抑制了君权的集中
C. 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D. 可以有效管理地方
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A. 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B. 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 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D. 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邓演达规定了平民革命的动力、对象、任务、直接目标和最后目的,指出:凡自食其力而不剥削他人者,无论是直接参加还是间接参加生产行程的分子,都是平民群众,包括工人、农民、小商人、青年学生及生产设计和管理人员等,他们也就是革命民众,即革命动力。革命的对象有三个:帝国主义者、封建军阀和反动资本家,革命任务包括三项:民族、民权、民生,直接目标是推翻南京反动统治,建立平民政权。平民政权要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统治势力;消灭封建残余,实行“耕者有其田”;改良工人生活;建设国家资本主义,革命最后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平民群众取得政权后,必能运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国营及公营的产业建设,即发展“平民政权下的国家资本主义”,进而“向着社会主义前进”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演达平民革命的基本主张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邓演达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