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1951年,法国社会党发表宣言称,把保障个人基本权利如医疗、休息、学习、住房权以及消灭男女不平等和城乡不平等看作“社会民主的基本价值”之一。但是,到了70、80年代,法国工人失业人数一度高得惊人。这一变化说明了
A. 单纯的社会救助无法适应新形势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时常动荡不定
C. 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关系亟待调整
D. 福利国家制度没有缓和劳资矛盾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由前期积极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方针,转变到后来的包庇、扶植。能够促使其转变的因素是
A. 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 世界金融体系的建立
C. 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D. 日本政治体制的变革
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斯大林提出过“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要发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发展工业的“殖民地”,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反映了当时的苏联
A. 注意调动农民的奉献热情
B. 大力效仿西方工业化道路
C. 努力完善工业化建设理论
D. 急于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
A. “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 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 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 “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这反映出当时
A. 英国企业缺乏创新精神
B. 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
C. 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D. 英国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