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他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敬告青年》
B. 《文学改良刍议》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美国学者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称:“中国的书写文体,一向是上层阶级借以独享中国文化成果并维护其社会统治地位的工具之一,文体改革以及改革后可能办到的普及识字便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为此
A. 维新派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B. 维新派主张社会改良力图救亡图存
C. 激进派提倡新文学注重思想启蒙
D. 激进派发动文学革命批判复古思潮
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避难期间,恰逢孙中山也在日本,孙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乱党,拒绝合作。这表明
A. 双方在代议制的具体方案上存在分歧
B. 康梁与孙中山之间无共同利益
C. 康梁极力维护清朝的君主专制
D. 孙中山希望康梁能够加入革命党
“中体西用”的阴魂总是笼罩在人们心头,在中体的框架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腐蚀力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正因为如此,当年的思想先驱或许就蜕变成了明日的保守派,康有为晚年逆历史进步潮流而动不过为其中一例而已。”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 “中体西用”并非专属于洋务派的主张
B. 中国传统文化制约了先进中国人的探索步伐
C. 近代社会急速变革淘汰一批批时代先锋
D. 康有为等人的保守表现为不敢改变专制政体
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 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 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 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 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 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
B. 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
C. 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D. 注重运用辩证施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