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提到某种制度:“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材料中体现的这一制度盛行于
A. 汉朝 B. 魏晋南北朝 C. 唐朝 D. 宋朝
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六月颁布俸禄制,诏云:“置官班禄,行之尚矣。《周礼》有食禄之典,二汉著受俸之秩……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先朝因循,未遑厘改。朕……宪章(效法)旧典,始班俸禄。”这反映了
A. 改革借鉴了汉族的官僚制度
B. 旧势力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
C. 战乱导致典章文书大量毁坏
D. 俸禄制导致官员的贪污腐败
公元529年,南梁大臣陈庆之说:“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与上述现象关系密切的是孝文帝改革中的
A. 计口授田
B. 设立三长
C. 议定俸禄
D. 移风易俗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 我国古代书画艺术开始进人自觉阶段
C. 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D. 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中国古代有立法保护耕牛的传统,秦汉时期皆立法严禁杀牛,魏晋南北朝时规定“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宗法制度尚存
B. 注重保护生态平衡
C. 农业受到官府重视
D. 立法过于严苛细密
《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令“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免除)徭戍。以十月赐酒肉”。这一举措表明
A.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B. 注重推行道德教化
C. 官府建立养老机制
D. 统治思想转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