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尔塔体制既是大国对战后世界所做的安排,是战后世界政治地图(如美苏势力范围划分)政治体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原则)经济体制(WB、IMF、GATT)的总称,那么,我们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应该是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即使苏联解体了,雅尔塔体制仍然在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秩序。

——(据杨和平《雅尔塔体制瓦解质疑》)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哪些意图?为此,美国对欧洲采取了什么重要的经济举措?

(2)雅尔塔体制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近年我国学术界对雅尔塔体制主要有“已经瓦解”、“依然存在”两种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二战后的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试从材料三图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经济意图:防止欧洲经济崩溃引发美国经济衰退;(2分)实现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过渡,推动对外经济扩张。(2分) 经济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1分) (2)形成条件:“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2分)“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2分) 观点及理由:可分三种情况作答。 观点(1分)   理由(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   雅尔塔体制没有瓦解   雅尔塔体制应包含战后世界政治地图、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国主导欧亚政治格局的态势;联合国安理会依然按照“大国一致”原则运转;战后世界三大经济支柱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依然按照原有机制规范世界经济生活(或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没有改变关贸总协定时期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旧有格局)。   雅尔塔体制已经瓦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力量的兴起发展,使得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美国绕开联合国,借助北约发动局部战争,使联合国面临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   雅尔塔体制部分瓦解(或存在)   雅尔塔体制应包含战后世界政治地图、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苏联解体后,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政治地图已经改变;但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仍然规范着世界政治经济运转。   (3) 主题   关键词   阐释   1分   每个1分,共3分   每点2分,共6分   示例: 主题:二战后高科技迅猛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航天飞机、互联网。 简要阐释:二战后,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航天飞机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深入的发展,使二战后的世界呈现出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 【解析】 试题(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将战时的特殊需求转变为可持续的和平经济发展的需求”反映出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在经济上的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欧洲采取的经济举措:实施马歇尔计划。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制形成的条件: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唯一能抗衡美国的政治军事大国。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主题,注意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要注意史论结合,逻辑要严密。任选一种观点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主题:二战后高科技迅猛发展。关键词:计算机、航天飞机、互联网。简要阐释:二战后,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航天飞机代表着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技术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深入的发展,使二战后的世界呈现出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

……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民族主义的目标。

(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 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B. 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 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D. 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查看答案

《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C. 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元政府设置了一个东西延伸的带状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将两个大的蒙古都万户府重兵驻扎于此。同时又将秦岭、汉中、北川的险地划归陕西行省,也驻有一个蒙古都万户府。元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 利用山川形便,防止地方割据

C. 保障大都安全,实现以北制南

D. 管辖险要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查看答案

20世纪八十年代的上海不仅继续使用粮票,也出现了新发行的的股票(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当时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 经济管理体制趋向多样化

C. 计划经济的盛行

D. 上海引领经济改革潮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