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此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 忽视了个体的自由与解放
B. 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
C. 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
D. 导致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
A. 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 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
C. 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芽的母体
D. 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
章太炎在1922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曾经说过:“鄙人少年本治朴学(古文经学),亦唯专信古文经典,与长素(康有为)辈为道背驰。其后深恶长素孔教之说,遂至激而诋孔。”材料表明章太炎诋孔是为了
A. 否定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B. 传播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 对抗康有为大力提倡的孔教
D. 宣传新三民主义而制造声势
对于战国思想家杨朱“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的主张,梁启超曾“甚疑其言,甚恶其言”。但后来却认为:“一部分之权利,合之即为全体之权利;一私人之权利思想,积之即为一国家之权利思想。……人之皆不肯损一毫,则亦谁复敢撄他人之锋而损其一毫者。故曰天下治矣,非虚言也。”梁启超认识的变化反映了他
A. 受到了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B. 利用中国古代哲学宣扬利己主义
C. 发现了西方民主思想来源于中国
D. 借助儒家思想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
A.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
B. “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
C. 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
D. 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
19世纪末中国出现的维新思想与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都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两者在宣传自己思想策略上的相同点是
A. 利用宗教反封建思想
B. 通过文学革新推动思想解放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