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官员认为“洋商卖船与番,或载米接济异域,恐将来为中国患”,他支持的经济政策是
A. 农战结合
B. 对外开放
C. 重商
D. 海禁
明清之际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已显露出一些新旧冲突的征兆,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了新的经济因素。这种新的经济因素是指
A.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B. 资本主义萌芽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综合国力空前强大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 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 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 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代苏杭地区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最能够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 产品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B. 地区、行业间存在社会分工
C. 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D. 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