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材料关于“中体西用”的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中体西用”包庇封建主义,反映地主阶级的腐朽性
B. “中体西用”冲破传统阻力、为传播西学打开了缺口
C. “中体西用”拒绝政治改革,改革失败不可避免
D. “西学”逐渐取代“中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领域的主流。下列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是
A. 《蓝色的多瑙河》《拾穗者》
B. 《巴黎圣母院》《自由引导人民》
C. 《人间喜剧》《英雄交响曲》
D. 《西风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段表述有悖史实,是因为
A. 西晋的都城不是洛阳
B. 造纸术还没有被发明
C. 雕版印刷术尚未产生
D. 赋这种文体尚未出现
对西方某一美术流派有这样的批判: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据此推断这一流派是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印象主义
吴宁、范立舟在《两宋士风述论》中指出:“宋代文人士大夫由盛唐时对功名的追求转向对道德精神的弘扬,为国家效力的自觉性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空前强烈。”这反映了宋代
A. 程朱理学的深远影响
B. 国力贫弱、政治黑暗
C. 国家统治思想的转变
D. 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
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A.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B.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C.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
D. 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