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行政管理权
B. 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C. 体现了地理搭配的划界原则
D. 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学者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指出:科举制使得做官第一主义得到充分发挥,它“像从外部为中国的官僚社会做了支撑的强大杠杆,虽然它同时又作为一种配合物,是中国整个官僚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贯穿科举制的“学而优则仕”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
B. 读书—考试—做官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 科举制不断地为封建官僚社会输入新鲜“血液”,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
D. 科举制形成后,科举入仕成为封建社会官员的唯一来源
王彦超及诸藩镇人,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室仰仗,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
A. 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 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使职,就是代表朝廷衔命出使四方完成特定任务的官员。从唐睿宗起,三省长官相权旁落,不专机务,六部职能废弛,各种使职大量产生,为数众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 君主专制的强化
B. 宦官专权的出现
C. 三省六部的职能被打破
D. 君主专制的削弱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 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B. 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C. 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D. 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汉书》记载:“秦郡守掌治其郡,有丞、尉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监御史掌郡监。”这表明
A. 秦朝仿中央官制,设立地方政体
B. 秦朝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治国理念
C. 秦朝地方官制有分封制遗风
D. 秦朝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