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
A. 彻底否定孔孟之道
B. 倡导君民共主思想
C. 大力批判道家学说
D. 挑战宋明理学权威
“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A. 民主思想 B. 儒家“仁政”思想
C. 民本思想 D. 人民主权思想
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说明理学认为
A. “理”是世界的本原
B. “理”依赖于“气”而存在
C. 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D. 佛教和理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王守仁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 格物致知 B. 心即理也 C. 发明本心 D. 致良知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辨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
A. 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 理是人生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 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D. 理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董仲舒称:“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不明于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表明他主张
A. 君主专制
B. 天人感应
C. “大一统”
D. 君权神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