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举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举动
A. 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B. 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C. 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 揭示旧道德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本质
B. 全面肯定孔子科学思想
C. 提倡客观理性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D. 谴责礼教的反民主本质
同治年间,上海县令重判杨月楼与韦阿宝私定婚烟案。民间意见在《申报》上分为两派:是“同情派”,对杨、韦二人遭遇表示同情;二是以粤籍商人和正统观念维护者为代表的“严惩派”,认为《申报》的公然报道损害了韦家及粤乡名誉。这主要说明《申报》
A. 以新闻为本位的自觉意识
B. 不屈服封建统治的革命精神
C. 把为民请命作为办报宗旨
D. 是研究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A. 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B. 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
C. 并没有超出民主主义的范畴
D. 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
下表为1901-1911年上海各主要工业部门发展情况统计表(据《晚清上海》绘制)。对图表解读正确的是
A. 轻重工业之间均衡发展
B. 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 新增资本主要流向轻工业
D. 工业发展得益于政策调整
同治十年,李鸿章驳斥日本刚行订约又马上悔约时,借用万国公法来反对日本这一做法。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又因日本侵台而用万国公法来进行辩驳。李鸿章此举
A. 开始抛弃传统“蛮夷观”
B. 用近代外交法则维护利权
C. 成功捍卫了国家主权
D. 避免了不平等条约的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