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01年的是( )
A. 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新政”
B. 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中山、共和、阿Q
C. 新文化、北洋军阀、实业救国、张骞、仲甫
D. 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
与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天割台湾。”一事相关的是
A. 中法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日俄战争 D. 抗日战争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牟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这句话典型反映了美国政体的
A. 自由平等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民主共和原则
D. 中央集权原则
《宋史记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院,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田,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太祖之意是
A. 准备赏赐开国功臣
B. 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 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 暗示他们交出兵权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 封号和耕牛
B. 土地和耕牛
C. 土地和人口
D. 人口和铁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家国同构”状态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家国同构”观念是古代主流文化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礼记·祭统》载:“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孔子也说:“孝慈则忠。”《孝经》更是直接移忠于孝:“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孟子也说:“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编自舒敏华《“家国同构”观念的形成、实质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社会家庭伦理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求自由、平等、人格独立的新婚姻家庭道德观已开始为一部分人所接受,但从整个社会来说封建旧礼教旧道德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它仍然控制着婚姻家庭生活的各个领域,仍然是人们判断、评价新的社会生活现象的基本准则。
——摘编自李桂梅《略论近代中国家庭伦理的嬗变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家庭伦理观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