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林则徐抗英
B. 《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D. 《辛丑条约》——戊戌变法
《射猪斩羊图》是义和团运动时散发的宣传揭帖。观察下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 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在华洋教势力
B. 反映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 表达了义和团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决态度
D. 对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反侵略斗争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观察下面的漫画,它反映了发生在19 世纪晚期的一场侵华战争:中年大汉被一小个子打得鼻青脸肿,而一帮西方人在一边袖手旁观。判断通过这场侵华战争,列强获得的侵略权益是
A. 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等五处港口
B. 今诸国驻防之处,系廊坊……山海关等
C.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D. 遇有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
(题文)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
A. 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
B. 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
C. 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
D. 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 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 西方“主权”思想开始引入中国
C.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D.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