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定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
A. 炫耀文治武功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树立专制权威
D. 制造暴政依据
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
A. 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
B.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C. 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
D. 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 分封制的实行
B. 郡县制的推行
C. 科举制的创立
D. 行省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
A.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B. “以至万世而为君”
C.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D.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
C. 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D. 不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