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A 【解析】 从题目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我们知道1875年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仅仅是一票的胜出。工业派不希望君主派胜利,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错综复杂。(评: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符合高考的选拔功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代表国家的一般意志,应由人民集体享有,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立法机关定期开会,除此之外还有权监督法律的执行。”“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的权力,它执行国家的意志,应该由国王掌握。”“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讼争的权力,具有独立性,应由法院和陪审官行使。”

——孟德斯鸠

材料二  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材料三  人们在建立国家时,每个人通过契约把所有的权力都转交给了集体,在由这样的契约所建立的国家里,所有的人在政治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人民集体经常表达出来的意志成为“公意”,它构成主权,主权即公意的运用。人民的主权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它必须由人民直接行使,不能被代表,它是统一的,也不能被分割。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应该执行人民的意志,受人民监督。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任用和罢免他们。

——卢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德斯鸠的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伏尔泰和卢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近代欧洲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生产恢复,经济得到初步的发展,国力充实,政治统一,才具备了兴办太学的条件。同时,汉代太学的兴办,也得力于两个儒家学者,一个是董仲舒献策于前,一个是公孙弘以丞相之职贯彻于太学的发展。朝廷对太学的管理,除委任太常总负责之外,皇帝还亲自到太学视学。太学的教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西汉的博士多由名流充当,采用征拜或举荐的方式选拔;东汉的博士要经过考试,还要写保举状。在书写出版相当困难的汉代,大师们的经说难于书诸简牍,多是师师相传,学习儒学就必须从师,经师讲学也就成为汉代大学的主要教学形式。

——据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自秦代焚书、秦末战乱、汉初无为而治前后近百年,私学教育从未停顿。私学生徒数倍于太学生。地方官学发展迟缓,郡国内不过一校或数校。地方私学更远远超过地方官学。官学系统中几乎全无启蒙教育,蒙童教育则几乎全由私学或家学承担。秦末战乱,私学犹存,讲诵弦歌之声不辍。汉初尚黄老之学,官学未立,各种学术流派都以私学方式传播。汉武帝独尊儒术,立五经博士,后置太学。黄老道法阴阳纵横以至杂家仍以私学讲授。古今经学之争起,今文经学常居主导地位,古文经学常以私学讲授,不断展开斗争,各自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最后促进了两大学派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据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太学创办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私学与太学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私学创办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2000﹣2009年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26万人上升到639.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12.6%.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

B. 多样化办学推动高校的普及

C. 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发展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A. 开展识字教育

B. 恢复高考制度

C. 通过《义务教育法》

D.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查看答案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以下论述能够体现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是

A.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 “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 “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