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提出的?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建国后某一时期,作为统一战线的政治组织——人民政协继续起着调整阶级关系、缓和杜会矛盾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B.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C. 政协成为各党派联合执政的机构
D. 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已发生改变
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
A.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出现了苏维埃和临时政府两个政权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 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马克思在1872年曾说:“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 “这个纲领”是指《共产党宣言》
B. 工业革命促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随时代发展要加以更改
D. 国际工人运动的实践促使革命原理逐渐完善
1945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民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当时是“中国建立民主国家千载一时的机会”.所谓“千载一时的机会”是指当时
A. 国民政府基本放弃反共的立场
B. 共产党已表明和平民主的决心
C. 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D. 国共两党的政治立场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