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棱认为,社会契约“以道德的和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从而,人们尽可以在力量和才智上不平等,但是由于约定并且根据权利,他们却是人人平等的”,据此可知,社会契约
A. 得到了人们一致推崇认可
B. 消弭了自然的不平等
C. 有助于人们追求自由平等
D. 具有明显反专制色彩
约翰•洛克在《政府论》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文中的引用“上帝”概念实质意义是
A. 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
B. 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
C. 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
D. 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
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至17世纪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马克思谈到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 赎罪券和《圣经》
B. 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C. 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D. 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受过教育的商人子弟开始研读古典希腊罗马文学。……希腊罗马文化奠基在城市生活之上,正好与意大利这些因商业而兴起,又较不受封建制度束缚的城市有相似之处,于是恢复古希腊文化精神成为此时文化运动所追求的目标。这说明
A. 文艺复兴是古典城市发展的产物
B. 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推动思想解放
C. 文艺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复兴古典
D. 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已经形成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了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了耶路撒冷。”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 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C. 认为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D. 对未来社会提出完整设想
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A. 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诞生
B. 世界无产阶级尚未联合
C. 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