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固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1)异:学习西方技术(自强求富),维护封建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改革、社会改良)(2)特点: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3)道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原因: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或答具体史实);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4)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结果: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解析】 试题(1)本题材料“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反映了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制度;材料“甲午以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实行君主立宪。 (2)本题材料“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反映了孙中山救国方案的特点有:政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3)本题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了“俄国人的路”是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至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此前各种救国方案失败;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受十月革命以及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4)本题材料“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特点是从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结果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查看答案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

A. 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 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 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查看答案

(题文)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查看答案

下图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作品《伊凡雷帝杀子》。这幅画一问世就惹怒了沙皇当局,一位总检察官在给沙皇的奏折上说:“画家偏以全部真实去描绘这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该作品属于

A. 古典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