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人民日报》关于某主题的报道数量统计。该主题应是
A. 国内农业生产状况
B. 苏联的体育活动
C. 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D. 欧洲一体化进程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中把军阀、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列为剥削者,取消他们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定给予富农和民族资产阶级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这一转变
A. 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 反映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的变化
C. 适应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需要
D. 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苏联驻华顾问团的翻译曾这样形容广州的情形:“眼前浮现出无数集会和游行的场面……那是火热的革命时代,群众乐于参加革命运动……广州是能够进行这类活动而不必担心遭到镇压的唯一地方。”材料描述的广州处于
A. 辛亥革命时期
B. 五四运动时期
C. 国民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 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
B. 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接受
C. 富国强兵已成为社会共识
D. 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
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
A. 寻求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理由
B. 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 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 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17世纪,郑成功所属的郑氏集团从葡萄牙控制的澳门购进丝织物运往日本,再从日本买进货物运到菲律宾转售给西班牙人;或从中国满载货物运往中南半岛和马六甲等地贸易。再换回苏木、胡椒等。这反映出当时
A. 国际经济区域的互补性
B. 中国已经主宰远东贸易
C. 中国海禁政策逐渐松弛
D. 地方割据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