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

中国的宗法制度形成于商朝后期,到西周发展成为最基本的社会政治制度,西周尤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这个“特殊的宗法统治体制”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

B. 家国同构

C. 神化王权

D. 忠孝同义

 

B 【解析】 西周时期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分封制,体现出家国一体的特征,B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错误;C是商朝政治特征;D不符合西周政治特征。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

(2)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

(3)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度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4)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呈现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民,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

A. 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

B. 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C. 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

D. 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

 

查看答案

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设立后,使清朝“不至有权臣”的主要原因是

A. 内阁与军机处相互制约

B.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C. 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 军机大臣奉公守法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A. 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 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 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 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