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 | 看法 |
爱因斯坦 |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
邓小平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请回答: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 魏源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船,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五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1)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三这种思想指导下掀起了怎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四中梁启超属于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那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
(5)从材料一到五,归纳中国向外国学习的趋势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画派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相对论
“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大国崛起》解说词)。能破解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的科学成就是( )
A.爱因斯坦相对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