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德清禅师主张(    )

A.做学问要阅读经典名著

B.做学问要懂做人的道理

C.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

D.读书要全面,不可偏废

 

B 【解析】 试题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讲的是《春秋》、《老》、《庄》和禅学同是为学之要,儒、道、佛三学缺一不可,因为一个人来到人世之后,既必须涉世,又要善于忘世,在一定情况下还需出世,只有儒道佛三学俱全,才能完全直面人生,他认为这三者缺一不可,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全无而称之为人者,则是貌似人而已,因此材料强调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所以答案选B。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战争水平不高,崇山峻岭、长河大川都是天然的防守工事。因此如岭南山地,如四川盆地,如山西高原,都是地理条件极佳的割据区域。……元代的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一一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一一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

——周振鹤《犬牙相入还是山川形便?—历史上行政区域划界的两大原则》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元代行省划界的原则及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从中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 1870 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 1870 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三 表  历史上伟大人物对科技的看法

姓名

看法

爱因斯坦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的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邓小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技术的作用时,主要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   魏源

材料三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船,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

材料五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1)材料二与材料一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在材料三这种思想指导下掀起了怎样的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四中梁启超属于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那里?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精神?

(5)从材料一到五,归纳中国向外国学习的趋势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 浪漫主义    B. 现实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画派

 

查看答案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春季考试的一份答卷中,这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文中的“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经典力学

D. 相对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