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事情的本质而言,“冷战”是美苏双方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结果,是双方相互遏制和相互对抗的产物。
——张盛发《斯大林与“冷战”》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他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亨利·基辛格(1993年)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结束后导致美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材料一,指出的其中的主要因素是?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和瓦解的标志。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某校举办辛亥革命纪念展。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1同盟会16字纲领 图2十八星条旗飘扬与湖北军政府 图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图1中的宗旨被孙中山阐释为什么思想?据此指出同盟会的性质。
(2)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以上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01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2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
——毛泽东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行了200余次重大会战,大小战斗近20余万起,共歼灭日军150余万人,……受降日军128万人,……中国战场不仅牵制、打击了日军,成为太平洋的主战场,也在战略上支援和策应了欧洲战场。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比较努力”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表明
A. 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 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D. “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0年法国外长罗贝尔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
A. 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
B. 接受马歇尔计划
C. 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A. 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对抗中苏
B. 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C. 与苏联争夺对日本的控制权
D. 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