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B 【解析】 试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指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A项错误;材料中“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批判思想,B项正确;C项“中体西用”在坚持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传统的伦理道德、纲常名教的基础上,引进、学习和使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题意不符;D项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有人在评论李贽时说:“他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

A. 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 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 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

D. 军事上被动挨打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大全》中认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清朝康熙帝对朱子“最为尊崇,天下士子莫不奉为准绳”,一时朱子学大兴,学者遍及全国。这里的“朱子学”认为

A. 人性在于追求自由和幸福

B.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C. “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D. 君主利用权术驾驭大臣震慑臣民

 

查看答案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 佛教的因果循环

B. 法家的严刑峻法

C. 道家的无为而治

D. 儒家的天人感应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 儒家、道家

B. 儒家、墨家

C. 法家、儒家

D. 法家、墨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