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民间广为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 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
C. 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 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
18世纪的启蒙学者,从中国的文化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政府的目标是人民的幸福,如果背离这个目标,人民就会造反和革命,直至把它推翻。下列思想不能体现这一道理的是
A. 民贵君轻
B. 君舟民水
C. 君权神授
D. 为政以德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 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 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 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他试图从精神层面化解16世纪的社会危机,强调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否定用外在的天理来管束人心。“他”是
A. 程灏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黄宗羲、唐甄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 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
C. 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D. 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