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

当政者的治国理念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和历代统治者都在思考对策,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并解决当时面临的各种困境。

材料一:“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

——清·顾炎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是如何实践“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的?并概括顾炎武“转移人心整顿风俗”的主张。

材料二: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

——《中国古代史》

(2)结合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归纳材料二的观点并概述朱熹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3)中国新生资产阶级的哪些主张反映了这种“人文思想”?他们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

 

 

(1)实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现儒学教育官方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主张: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观点: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3)主张君主立宪,实行维新变法;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主张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 (4)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析】 (1)依据材料“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缺矣”可知要实现转移人心整顿风俗,必须加强教化,则本问可以转化为汉武帝的教育发面的措施,由此可以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实现儒学教育官方化;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顾炎武的基本主张有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众治. (2)依据材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以得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依据“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朱熹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君心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治国天下平。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朱熹的地位为: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3)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新生阶级,即为资产阶级,本题可以演化为资产阶级各阶层向西方学习的表现,由此可以得出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实行维新变法;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进行辛亥革命;激进派主张民主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 (4)依据所学党的理论和指导思想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形成

B. 交通工具革新

C. 信息技术应用

D. 美苏冷战结束

 

查看答案

2014年春晚中,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被称为马年央视春晚最感人节目。一句“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的歌词使多人反省自己的忙碌与生活质量,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当场热泪盈眶地表示歌词写得既残酷又真实,警示大众时间过得太快,应多关注身边的亲人。下列文艺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其一致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1905年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对满族和清朝政府有“满洲鞑子”“满奴”“满贼”“异种”“外国人”等近20种蔑称,但他在1906年又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他在1912年进而提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上述现象可以说明

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②孙中山最终完全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

③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经历了艰难的思想历程

④历史人物的历史认识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A. ①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题文)在抗战当中,国民党统治集团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肆宣扬“一个主义(三民主义)”“一个政党(国民党)”“一个领袖(蒋介石)”。宣扬“一次革命论”“马克思主义不适宜于中国”等等。针对这种情况,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上,毛泽东结合当时国际、国内的环境提出要建立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结合的新中国的口号。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文化:在政治上,强调革命要分两步走……。这一讲话

A. 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

B. 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 成为抗战的指导思想

D.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存。”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戊戌变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