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A. 李大钊
B. 蔡元培
C. 陈独秀
D. 胡适
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 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B. 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C. 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 抨击封建道德,学习西方文化
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则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上述思想
A. 体现了“托古改制”
B. 体现了“经世致用”
C. 带有民主启蒙色彩
D.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原因是当时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旧制度日趋衰落
C. 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D. 贵族垄断了教育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悲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陷阱。乐观主义者说:全球化是馅饼。还有人指出经济全球化下,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只是发达国家受益
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 经济全球化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D.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
在罗斯福推行“新政”期间,一些保守派人士攻击“新政”是搞“社会主义”,美国商人联名签署反对新政的宣言书中称“新政”为“恶作剧”,美国最高法院两次判决“新政”的一些重大措施是“违宪”而加以废止。这反映了
A. 罗斯福企图把美国改造为社会主义国家
B. 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最高法院的制衡
C. 罗斯福新政遭到某些美国民众的误解和反对
D. 罗斯福新政因最高法院的反对而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