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
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 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
C. 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
《朱子语类》中有这样一段话:“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下列对文中朱熹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吃饭应该追求食不厌精 B. 正当的需求是符合“天理”的
C. 人应该无私无欲 D. 天理与人欲是统一的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某思想家认为:“亲以厚爱关子于安利而不听,君以无爱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故母厚爱处,子多败,推爱也;父薄爱教笞,子多善,用严也。”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的治国理念是
A. 无为而治
B. 礼法并用
C. 礼乐仁政
D. 严刑峻法
在韩非子看来,道德本身是无形的,对它的评价更多地来自众人之口,因而对众人的“毁誉”一向持不信任的态度,所以,他主张“功大者,有尊爵受重赏”。这表明韩非子的用人观
A. 突出以“才”用人
B. 重用对国家做出贡献的商人
C. 赞成“德”的价值
D. 强调以法用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