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
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 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
B. 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
C. 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
D. 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胁
(2017年天津卷)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 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 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 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 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
A.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C.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D.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A.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 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