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城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 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B. 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C. “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
D. 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1530年荷兰哲学家伊拉斯谟出版了一本名为《男孩的礼貌教育》的小册子,书中作者对日常行为方式和社交生活中的礼仪进行了阐述。小册子广泛欢迎,在出版后6年的时间里再版了30多次。这反映了当时西欧社会
A. 宗教生活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
B. 人文主义者追求文雅的生活方式
C. 资产阶级注重对现世利益的追求
D. 人们用理性精神去探寻社会规律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展开,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高级神职人员。这一现象表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
A. 缺乏广泛性的群众基础
B. 资本主义尚未出现萌芽
C. 社会上层热衷古典文化
D. 封建保守势力异常强大
苏格拉底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学派的始祖,甚至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这说明
A. 苏格拉底的门生遍及希腊各地
B. 人文主义泛滥需要以公权约束
C. 人文精神成为希腊的官方意识
D. 苏格拉底的思想得到广泛认同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反映出古希腊法律是习惯法
B.说明了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D.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 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
B. 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
C. 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
D. 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