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D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13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还未发生,A项排除;材料中“社会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对民生的关注,他一直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未转向社会主义,B项排除;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奋斗目标,并非权宜之计,C项排除;材料反映出孙中山吸收社会主义思想,关注民生,思想与时俱进,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陈独秀的上述言论旨在

A. 强调民主与科学极大地推动社会进步

B. 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 说明应该客观公正看待孔子及其思想

D. 谴责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伦理纲常

 

查看答案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查看答案

1894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A. 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B. 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C. 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D. 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查看答案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B. 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D. 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查看答案

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

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

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