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A.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民主平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平均地权
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材料反映的是
A. 立宪派对革命派的批评
B. 儒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C.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
D. 中国对苏联式革命的赞同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