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伏尔泰(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

 

 

(1)思想来源:黄宗羲: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 共同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 (2)不同:①黄宗羲:对封建专制起了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形成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力量。 ②伏尔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原因:中国:①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反封建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 ②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民主思想和人民的反抗。 ③中国文化传统的束缚。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科学缺少创新。新的学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封建传统学说的罗网。 法国:①资本主义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统治。 ②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第一小问思想来源:黄宗羲的思想来源,根据材料“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可概括为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的思想来源,根据材料“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 可概括为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第二小问共同点:首先找出各自的观点,根据材料“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可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根据材料“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可概括伏尔泰的观点,然后找出两者观点的共同点即可。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的不同主要从黄宗羲思想的社会影响非常有限,而伏尔泰思想的社会影响非常巨大的角度进行解释,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中国仍然是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资本主义水平低、中国压制反清的民主思想、西方资产阶级力量已经壮大、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已经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等多角度的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查看答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查看答案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查看答案

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A.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民主平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平均地权

 

查看答案

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材料反映的是

A. 立宪派对革命派的批评

B. 儒家对新文化运动的批评

C.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批评

D. 中国对苏联式革命的赞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