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者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1)思想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原因: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2)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继承和批判: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批判“君为臣纲”的思想。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启蒙的特点,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 (4)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解析】 (1)第一小问主张,从材料“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统于天下”中可以概括出董仲舒提倡“君权神授”“大一统”。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国家统一、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方面思考作答。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中可以分析出作者宣扬的是封建伦理纲常。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论证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者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从继承民本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方面分析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思考作答。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儒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1610—1695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黄宗羲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

——(法)谢耐和《中国社会史》等

材料二:伏尔泰(1694—1778年),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1726—1728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70卷,此外还有1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 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 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 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查看答案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B.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查看答案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 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 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 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查看答案

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A. 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 民主平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 平均地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