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代希腊某种制度开始形成。在“古典时代”这种制度达到全盛。这种制度是
A. 军事制度
B. 法律制度
C. 殖民制度
D. 民主制度
佛教创始人悉达多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他的种姓属于:
A. 刹帝利
B. 首陀罗
C. 吠舍
D. 婆罗门
了解和研究古代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是:
A. 《吉尔伽美什》
B. 《汉穆拉比法典》
C. 《旧约全书》
D. 楔形文字
《梨俱吠陀》是古代哪一地区居民创造的文明成果
A. 北非尼罗河流域
B. 西亚两河流域
C. 南亚印度河流域
D. 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下列文物中对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最为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
B.
C.
D.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奠定了产业革命基础的欧洲农业革命,只是由于引进了中国的思想和发明才得以实现。分行耕种、强化除草、现代条播机、铁犁、将犁起的土翻转的犁壁,以及有效的挽具,全都是从中国引进的。至于播种方法,在中国人的条播思想引起欧洲人注意之前,欧洲每年大约要浪费一半的谷种。的确,直到两个世纪之前,与中国相比,西方在农业方面是如此落后,以至于与中国这个发达世界相比,西方就是个不发达世界。
——R.K.G.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
材料二 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阶段历经萌芽、形成、发展演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时期是萌芽阶段,林则徐的“师敌之长技以制敌”以及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是其先声。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中国科学社的成立及《科学》杂志的创刊是形成阶段。20世纪初,康有为明确提出了科学救国的主张,标志着科学救国思想的产生。第三阶段,1915年到1949年是科学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阶段。20世纪30年代的科学化运动是科学救国思潮发展的勃兴阶段,1937年后受抗战建国影响,特别是1945年后科学救国开始转入科学建国。
——摘编自朱华《三十年来中国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述评》
材料三 自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之后,一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感觉到会有一轮新的技术革命呼之欲出。有专家就曾经预言,到了2025年,全球经济将进入生物经济的时代;还有新一代互联网产业,或者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物联网、云计算等都属于这种新产业。另外,一些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产业也获得了高速增长,全球向低碳经济转移也成为大趋势。
——《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国准备好了吗?》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在农业技术上影响欧洲的主要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阶段的科学救国思潮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第三阶段的科学救国思潮与第一阶段相比有哪些发展?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认识。